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开发过程通过设计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当后面阶段发现前面阶段的错误时,需要沿图中左侧的反馈线返回前面的阶段,修正前面阶段的产品之后再回来继续完成后面阶段的任务。
2. 为什么选择瀑布模型
开发图书管理系统采用瀑布模型比较合适。因为瀑布模型在开发过程中各阶段非常清晰图书管理系统也基本符合瀑布模型的条件。
(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需求变化很少。
(2)分析和设计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比较熟悉。
(3)“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低风险项目。
(4)“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使用环境比较稳定。
(5)“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除提出需求以外,很少参与开发工作。
3.使用瀑布模型实现项目过程
1.需求分析-2.项目设计-3.项目编码-4.项目测试-5.项目维护